一、活动宗旨
为贯彻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与两岸融合政策,深化两岸青少年创客教育交流,培养创客文化及创新精神,同济大学、逢甲大学、福州大学及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联合举办“第十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暨第十一届上海创客新星大赛”。大赛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鼓励青少年聚焦社会挑战,融合创新理念与前沿科技,激发创新热情,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搭建两岸创客友谊的桥梁。
二、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逢甲大学
福州大学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承办单位:上海创客教育联盟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协办单位:上海市嘉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上海民办华曜嘉定初级中学
支持单位:Fablab Taipei
Fablab O |“数制”工坊
昆山市台商协会
上海台商子女学校
东华台商子女学校
东莞台商子弟学校
三、参与对象
海峡两岸在校小学生、初中、高中(含中职)学生。
四、活动内容
版块 | 赛项 | 组 别 | 比赛类型 | 每队人数 |
少年组 | 趣味智造 | 小学、初中、 高中(含中职) | 团体 | 1-3人 |
文韵智创 |
创客马拉松 | 初中 高中(含中职) | 团体 | 2-5人 |
结构挑战 | 初中 高中(含中职) | 团体 | 3人 |
引导小创客们从生活着手,围绕主题,大胆造物,将自己的创意具象展现,形成创意服饰、奇妙装置、文创设计、创客小发明及其他有意义的创客设计等创客成果。创客们在创造中学习,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
(一)趣味智造
自定主题,设计一个创客作品,使其嵌入智能硬件并利用多种加工方式,形成具有创客精神的作品(实物)或装置。
(二)文韵智创
以“Glocal - 跨越边界,数智地创”为主题,Glocal 代表着全球(Global)与地方(Local)相结合的概念。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这一概念强调尊重和发扬本地文化、资源和特色的独特价值。今年的主题正是基于此,旨在鼓励小创客们深入探讨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关注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创造出全球化与本土化并重的创新设计成果。
(三)创客马拉松
以创客团队的合作来解决即时问题(现场命题),创设物料仓库为小创客们提供创意成真的现实造物空间,交流创客文化,展现创客风采。活动对象为有一定创新经历的初高中学生(含中职)。
(四)结构挑战
城市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一座座挺拔的高楼,都必须承受楼内所有物体的竖直方向的重力以及风吹来时对楼产生水平作用的推力。本赛题是制作一个建筑结构模型,结构形式任选。在模型上施加竖向荷载,模拟建筑结构实际承受的荷载。
五、流程及要求
(一)流程
1.报名
各地区广泛动员,注重发现、培养并推荐符合参赛条件的学生报名参加活动,学生自愿参加,每位学生限报一项(不可兼项),每个参赛项目指导教师至多2名。上海地区提交报名表至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科站;其他地区提交报名表至各地区组织单位。
2.地区评审推荐
上海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科站,于4月30日前完成评审推荐;其他地区于5月底前完成评审推荐。各地区组织单位根据评审结果,推荐参与总决赛的名单,将报名表提交至https://secsa.shec.edu.cn/qsnkxyjy/ckxxds/index.jsp?kabId=&homeIndex=9。
参赛名单需信息完整、正确,一经提交不得更改。
3.总决赛初评
l 趣味智造、文韵智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进行初评。
l 创客马拉松:按地区要求进行组织。
l 结构挑战:现场挑战。
4.总决赛终评
l 趣味智造、文韵智创:部分优秀项目现场展示问辩。
l 创客马拉松、结构挑战:现场限时挑战,专家现场评审、问辩。
(二)要求
学生提交参赛材料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项目列表及参赛材料要求》。
v 版权使用授权
作者报名并提交参赛资料,即默认同意授权大赛组委会无偿使用结集出版,并做推广交流。
六、活动安排
2025年5月10日前 比赛报名(上海地区)
少年组:趣味智造、文韵智创、结构挑战
2025年5月24日 总决赛初评(上海地区)
少年组:趣味智造、文韵智创、结构挑战
现场两岸联线互动(待定)
2025年6月6日前 比赛报名(其他地区)
趣味智造、文韵智创、结构挑战
创客马拉松(所有地区)
2025年7月13至14日(暂定)总决赛终评
七、评审标准与方法
由大赛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八、奖项设置
1、比赛项目按组别和参赛队数比例设等第奖。一等奖约占总决赛参与数10%,二等奖约占20%,三等奖约占40%。获奖数约占总决赛参与数70%。其余参赛选手获参赛证明。
2、总决赛获一等奖项目的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3、本届大赛设优秀组织奖、组织奖若干。以地区为单位进行统计,根据该地区在本届大赛中各项成绩的总积分,由活动组委会进行综合评定。成绩积分方法:每项一等奖得3分、二等奖得2分,三等奖得1分。
九、活动联系人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科技教育部 王老师、顾老师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中山西路1247号2号楼302室
联系电话:021-64378913 邮箱:ckjylm@126.com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Fab Lab Shanghai 薛老师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阜新路281号 愤怒的小鸟广场
联系电话:19946068112 邮箱:info@national-maker.com
附件1:
项目列表及参赛材料要求
附件2:
规则
附件3:
创客马拉松-前期调研主题
附件4:
项目申报书.zip
附件5:
报名表-请以网站报名时的下载模板为准.xlsx
附件6:
地区联系人通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