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  
艺术教育  
阳光体育  
健康教育  
师训研究  
在线报名  
党建学习  
传染病防控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作者:

一、传染病基础知识

(一)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感染性疾病。

造成传染病的病原体大部分是病原微生物,小部分是寄生虫。

(二) 传染病的特征

1.有特定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衣原体、真菌等;

2.有传染性,病原体能够在人群间或动物与人之间传播,从而造成传染;

3.传染病的流行有一定的特征,如季节性、地方性等;

4.人体在感染传染病并痊愈后,或多或少可以获得同一疾病的免疫力。

(三)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任何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致病的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除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源可以是病人、没有症状的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等。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进行传播,并侵入新的易感者的途径。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经水或食物传播、经空气飞沫传播、经动物和昆虫媒介传播、经接触传播等。

3.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对某种传染病来说,人群易感性越高,该人群抵抗该病的能力越差,人群易发生该传染病,且容易发生流行。

(四)传染病的一般防控措施

主要的原则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在学校里具体的措施包括:

1.凭预防接种证明入学

2.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  

3.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校学习

4.健康教育

对青少年儿童及其家长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养成勤洗手等卫生习惯。传染病流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5.日常性消毒隔离

按卫生部门要求,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内日常性消毒隔离工作。

6.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要求,配合做好传染病调查处置 ,负责落实本校内疫情控制措施, 每日疫情动态、控制措施落实等信息报送。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表现

主要以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

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四)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1)避免前往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2)建议疫情期间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

(3)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2.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1)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健康监测与就医

(1)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2)若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4.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

(1)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

(2)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3)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4)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5)食物烧熟煮透,疫情期间不生食海产品,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6)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资。

三、常见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1.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流感的流行特征

夏秋季和冬春季高发,容易在班级、学校、托幼机构出现聚集性发病或暴发,当病毒变异后出现新病毒时,易发生暴发流行。

3.流感的主要表现

(1)发病急,体温可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至高峰,达到39-40℃甚至更高,伴有怕冷、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2)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如咽喉痛、干咳,少数有鼻塞、流涕、腹泻等;

(3)少部分人发病后易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4.流感的传播途径

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病人在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流感病毒随分泌物和微小的飞沫排出,带病毒的飞沫漂浮在空气中,然后被其他人吸入,从而造成传染。

此外,带病毒的飞沫可以粘在病人的手上,当病人用手接触门把手等公共物品时,病毒就会留在这些公共物品上。其他人接触了这些公共物品,再用接触的手触摸自己的眼睛、口、鼻子,病毒就传染给了其他人。

5.哪些人容易得流感

普通人都容易感染流感病毒。由于流感病毒经常发生变异,所以即使以前得过流感的人也可能再次感染。

身体免疫功能差的人更加容易得流感。

6.流感严重吗

流感本身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但流感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气管炎、心肌炎等。如果严重的并发症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因并发症危及生命。

7.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区别

普通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一般没有发热和全身症状,或者仅有低热。

与流感相比,普通感冒起病慢,传染性弱,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全身症状较轻。

8.怎样预防流感

(1)不与咳嗽、打喷嚏的人近距离接触,保持在1米以外;

(2)勤洗手,使用六步洗手法洗手;

(3)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4)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在流感流行的季节佩戴口罩;

(5)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6)多喝开水,多吃清淡、卫生的食物;

(7)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8)接种流感疫苗。

(二)手足口病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2.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

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儿和儿童,在夏季、秋季较为多见。

3.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现

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热,手掌、足底、口腔黏膜出现皮疹。

(1)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2)发热1-2天后出现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

(3)之后在手掌、足底出现皮疹,有时臀部也会出现。

4.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1)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等均含有病毒,其污染的毛巾、牙杯、玩具、床上用品、内衣等可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2)患者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5.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勤洗手,使用六步洗手法洗手;

(2)少吃生冷的食物,生吃的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

(3)不要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室内经常开窗通风;

(5)经常对日用品、玩具等清洗消毒。

(三)水痘

1.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水痘的流行特征

水痘在冬季、春季多发,传染力强,可以通过接触、飞沫途径感染。

水痘患病痊愈后,可以获得终身免疫,也可能在多年后感染复发,出现带状疱疹。

3.水痘的主要表现

(1)感染病毒后,会有2-3周的潜伏期。初期只有轻度不适或没有症状。

(2)皮肤出现小红点,1天左右变成绿豆大小的水疱。1-2天后水疱内变浑浊,水疱中央凹陷,慢慢干燥结痂。

(3)结痂需要2-3周才脱落,常常痒得难以忍受。

(4)水疱在多数分布在躯干。

(5)严重的患者高烧不退,皮疹呈出血性或坏死,可并发肺炎、肝炎、心肌炎、脑炎等。

4.自己或者班级里有同学得了水痘怎么办

自己得了水痘应及时就医,并且向老师报告。因为水痘是传染病,必须离开学校隔离治疗。一般隔离时间为21天,直至水疱全部结痂为止。

如果班级里有同学得了水痘,也应该隔离治疗。如果自己曾与患病的同学密切接触,则也要留心观察自己在接下来的2-3周是否出现水痘症状。

班级教室要经常通风换气,经常清洗、消毒课桌椅、门窗、玩具等公共物品。

5.如何预防水痘

(1)不要与患水痘的同学密切接触;

(2)室内经常通风换气,经常清洗、消毒用具;

(3)勤洗手,使用六步洗手法洗手;

(4)接种水痘疫苗。

(四)猩红热

1.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

2.猩红热的流行特征

猩红热全年都可以发病,在冬季、春季较为多见。

人群普遍易感,并且感染过猩红热之后还可能再次感染。

3.猩红热的主要表现

猩红热的表现分为3个时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1)前驱期: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伴有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咽部红肿,扁桃体上有点状或片状的白色脓性分泌物。初期舌上有白苔,红肿的舌乳头在白苔之外,为白草莓舌;之后白苔脱落,为红草莓舌。

(2)出疹期:一般起病后1-2天开始出诊,并在24小时内布满全身。全身皮肤出现均匀、密集的红色细小皮疹,像鸡皮一样。

(3)恢复期:体温降至正常,皮疹逐渐消退并脱皮。

4.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病人在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病菌随分泌物和微小的飞沫排出,带病毒的飞沫漂浮在空气中,然后被其他人吸入,从而造成传染。

此外,带病菌的飞沫可以粘在玩具、门把手等物品上,其他人接触了这些公共物品,造成间接传播。

5.如何预防猩红热

(1)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2)勤洗手,使用六步洗手法洗手;

(3)如果周围有患猩红热的同学,应避免密切接触,并观察自己在接下来一周是否出现猩红热的症状。

(五)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1.什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感染了诺如病毒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为主的感染性腹泻。冬季腹泻以病毒性为主,其中60%-8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

2.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表现

感染后48小时内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有时伴有发热,严重时可因为腹泻脱水致死。儿童发病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为主。

大多数人在1-3天内可以自行恢复,少部分儿童常常因呕吐、腹泻引发脱水等症状。

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广,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传播,其中贝类食品和生鲜水果蔬菜容易被病毒污染。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吃了被污染的食物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了空气中粘附了病毒的粉尘、飞沫等传播。

4.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1)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一定要彻底洗手,使用六步洗手法洗手;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喝开水,尽量不吃生冷食物,贝壳类水产品要彻底煮熟才能食用,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干净;

(3)如果班级中有同学呕吐,要远离呕吐物,请老师或其他成年人来妥善处理;对被病人排泄物、呕吐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要严格消毒;

(4)在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传染病防控知识点.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