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荡青春,写奋进之章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有人情切地说“浦东,而立之年”了。看着这本《潮涌东方》,细细地品味这段成长历程,虽未亲历,却似亲见,虽是而立,却更青春。在这个百川东到海的汇聚之地,区位赋予了她独特,时势赋予了她重任,人民赋予了她灵魂。
一、空间与文化场域
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博物馆的样子。浦东图书馆以其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逾6万平方米,分为地上六层,地下两层,藏书容量约200万册,阅览座位约3000个,每天可接待读者6000人次,这些数据诠释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海派精神。绿荫成林秀于外,光洁静谧慧于中,市民对文化场馆的追求经验的描述再造出一种异样的风景,或理想的风景,或记忆中的风景,亦或是虚拟的风景。用这种重构的艺术手段深度解析了群体复杂而有序的情感脉络,具象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公共空间的充分开拓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的内涵,尤其是自2010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浦东图书馆成为浦东市民首选的公共文化集聚地,有数据表明,日均万人次到馆。人与馆之间的桥梁是文化的默会与传承,文化场域终究在这近十年的多方聚力下慢慢形成。
二、空间与城市生活
在《现代化城区 高品质生活》这一部分,涉及了许多地标性的建筑。2020年,正好是上海世博会圆满落幕的第十年。十年后的今天,身为一名世博志愿者,一名“小蓝莓”,再去回忆十年前,感慨万千。研究生时期,主攻清末民初报人小说,记得有位本土科幻小说家陆士谔预言“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结果梦想成真,站在浦东主展区的对岸,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从烈日当头的白天到星目低垂的夜晚,霓虹灯带勾勒了城市的剪影,这一派人间烟火气是那么清欢有味,这个城市用自己每一天的庸常生活诠释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三、常与变
“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是悬挂在当时浦东大道141号食堂里的标语。因为“浦东开发是面对世界的”,要具备国际眼光、国际思维和国际战略。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描绘了民营企业走过的发展成长历史,浦东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金桥的转身:由“制造”向“智造”》中,从“制”向“智”走出了高科技自主研发的创新之路。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已经日益凸显,浦东及时地把握住了“智力资源”的发展关键,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对企业灵活转型与高速发展密切相关。只有拥有一个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方能在未来竞争中下得“先手棋”。
四、力与美
有本书叫做《上海六千年》,从淞泽文化一路走来,文脉不断、气脉充沛,水路交通的发达奠定了这座城市的气韵与格局。虽然开埠百来年,但是发展的速度与力度从未衰减。
从“第一条穿越黄浦江的地铁”到“面向国际航运竞争的洋山港”,从“南浦大桥飞架浦江两岸”到“对标世界顶尖的上海中心大厦”,在发展力度与科技高度上,浦东始终保持着青春本色。现在我国被称为“基建狂魔”,工程技术与基础建设问鼎世界,这些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都是一代代科研人与工程师们的心血结晶。当时横空出世的南浦大桥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主桥桥长846米,以一跨423米过江,跨度之大为全国之最”、“拼装钢框架用的10多万套高强度螺栓的直径达30毫米,螺栓之大,是我国建桥史上前所未有”。如今黄浦江上跨江大桥已有多座,越江隧道也越建越多……斜拉桥、盾构等高科技在道路桥梁测绘与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古诗有云“送君南浦”,昔日之美与今日之盛交相辉映,桥头高架耸立,水边鳞次栉比,从外码头的旧式里弄,向东走出一片新天地。
百川到海,浩浩汤汤。这片热土在青春之年创造了无数奇迹,时代在发展,我们依然在追赶,路还长,青春正好,需要更多后来者书写更精彩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