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籍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家园,古籍保护与保存与弘扬传统文化息息相关。2017年11月18日下午两点,杨浦区少年宫百年大学人文大讲堂第二讲以“中华古籍保护与家谱制作”为主题,有幸邀请到了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院长为区域内近五十组家庭讲述中华古籍保护与家谱制作。
讲座前的一个小调查让我们不难发现,现如今家中还拥有家谱的已经少之又少了。而保持至今的宁波天一阁曝书大会揭开了本次讲座的序幕。
家谱是与国史、方志并列的三大历史文献资源。那怎么才会被称之为古籍呢?1912年(清)以前产生的历朝刻本、写本、拓本等具有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被称之为古籍。杨光辉院长以复旦大学为例为我们讲述了古籍收藏的集中来源,主要分为采购、院系调整调来、捐赠、交换与拍卖。
杨光辉院长以敦煌文献为起点,又以《永乐大典》的前生今世与《四库全书》七阁讲述这中国古籍颠沛流离的历史命运。古籍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复旦大学成立了复旦大学传习所用以古籍保护与培养传统技艺继承人,已经成为了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传统技艺继承人们以拜师学艺为起点,通过论坛、参观借鉴国外古籍保护等形式学习传统修复技艺。
杨光辉院长为现场的学生与家长展示了许多珍贵家谱。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现如今,制作线装家谱既是传承、连续文明之根,又是构建现代新型家庭关系的重要方式。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本次讲座在学生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希望通过本次讲座能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家谱的意义所在。家谱不仅能引领同姓宗亲寻根问祖,是子孙的根系所在,同样也是每个家族文化之DNA的传承,也是中华文明的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