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  
艺术教育  
阳光体育  
健康教育  
师训研究  
在线报名  
党建学习  
杨浦两位高中生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发布时间:2016-08-30      来源:      作者:韩莲娜

 

不久前,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99名来自全国和海外地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站在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其中就有来自杨浦区的两位高中生,他们是复旦附中的胡叶琛和交大附中的张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等出席大会。

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的前身是1979年举办的“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活动,邓小平同志为活动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邓小平同志亲属遵照他的遗愿,捐献出他生前的全部稿费,委托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设立的,至今已评选10届,共有约1000名大、中、小学生获奖。今年,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迎来第十届评选。

交大附中张宇和复旦附中胡叶琛两位学生无论在学校的课业上,还是在校外的实践探究中,都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活跃分子”,怀着对科研探究的热情,他们成为了杨浦区“双进入”探究活动第四届学员,分别在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染色质重塑实验室和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接受“双进入”高校导师团队带教,与科学家“做同事”“搞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科研的魅力,收获严谨探究的科学精神。2015年,他们两位同学还共同荣获了第六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张宇获奖感言】

 

能在祖国的人民大会堂里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创英才共同接受这样一份科技创新领域的最高荣誉,我的心里除了激动,更有感动。

从我第一次接触科技创新到今天其实只有短短三年,能够获此殊荣的原因恐怕是老师们、长者们从来没有把我当做一个高中生看待,而是把我当成一位青年科研工作者来看待,并给予了我足够的尊重和自由。

肩负着小平爷爷“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的殷切嘱托,我一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希望能在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胡叶琛获奖感言】

 

我很荣幸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我的创新经历不长,但却收获良多。

科创是我的第二课堂,教会了我如何探索未知,去感知数据背后的逻辑,去发掘自我的兴趣,去为未来做铺垫……

我想感谢复旦附中与杨浦区少科站的老师们以及我身边的同学、家人。是你们给了惶惶不安的我足够的勇气去尝试、去试错,帮助我跨越幻想与现实的鸿沟,去体会真实的研究。

无论前方的路是多么迷蒙,我的未来存在多少未知,至少此时此刻,我走在我想走的路上。

 

【张宇简介】

张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担任交大附中STEM实验中心志愿者,STEM云课堂研究方法分支物理学主讲。第四届杨浦区“双进入”学员,2014年被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录取,参与课题《色素检测成像仪研究论文》的研究。

由他主讲的慕课(MOOC)已于2016217日在上海市教委牵头筹建,沪上四大名校合力支持的上海市名校高中慕课平台正式上线。张宇同学曾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和第六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上海市市长杨雄为张宇同学签名

在第30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15年明日科技之星评选中,张宇同学凭借在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系高国华副教授指导下完成的《简易非接触式色素检测成像法》分获一等奖和专项奖;在第35届头脑奥林匹克(OM)中国区决赛中领队获冠军,并赴美参加全球总决赛,获优异成绩;在2014-2015年度DI青少年创意思维竞赛中率队获上海赛区冠军,并赴京参加亚太国际邀请赛,获第9名。

 

【胡叶琛简介】

胡叶琛,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同时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完成各类课题共6项,获多项国家级与市级荣誉,并参加国际大赛。第四届杨浦区“双进入”学员,2014年被同济大学生命科技与技术学院录取,参与课题《双酚A293T细胞的影响》的研究。

 

在高一时,受上海世博会中使用无源RFID技术的启发,她开始了第一个课题《基于无源RFID的室内定位系统》。

原本对于计算机了解不多的她自学相关知识,一遍遍修改程序,积攒实验数据与记录,共记录了近两万条信号的数据。该课题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二等奖。5月,作为中国队的一员,她带着这个课题前往美国参加Intel ISEF国际大赛。

胡叶琛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领域,而是积极去探索自己身上的无限可能。她的《中外体育体制现状分析以及其“全民体育”的未来展望》、《无轨电车防脱线装置》、《有关龙腾大道2230号水泥厂附近的改造方案》、《Locater便携式定位系统》等课题涉及计算机、生物、工程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不同领域。